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日前表示,消费和创新将成为中国增长的两大动力。
据摩根大通预估,未来3年,中国的消费总额将从目前的4万亿美元升至6万亿美元,增幅相当于德国市场的规模。
李晶表示,在创新方面,中国政府不仅鼓励科技企业走出国门,还鼓励旧产业创新经营方式,将有助于提振中国的增长前景。很多中国科技企业在东南亚和北亚“播下种子”,将有更多企业走出国门。
消费是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
消费拉动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换,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加快,消费驱动增长的趋势日益显现。国家发改委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商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期来看,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消费占GDP比重持续提升的同时,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除了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之外,对消费品的质量和品牌内涵有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同时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章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了维持消费的可持续性,一方面需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来确保居民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来避免贫富差距拉大,因为从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看,贫富差距过大会损害消费的可持续增长。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去年4月,发改委、工信部等24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围绕流通、农村、住房、汽车、旅游、家政、教育、体育、绿色、消费环境等十个领域,部署了“十大扩消费行动”。
去年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五大政策措施。一是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二要加大旅游、文化等领域有效供给;三要出台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指导意见;四要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五是优化消费环境,通过放宽准入,吸引社会投资增加消费品和服务供给。
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针对目前我国在创新发展上存在关键性、急迫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的方针和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高速铁路、水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对地观测卫星、北斗导航、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突破,部分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10月20日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的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的集体采访活动中,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介绍,中国科技发展应该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有些地方还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王志刚认为,现在创新已经不是科学家自己在“象牙塔”的事情,而是要和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要和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下一步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李晶表示,创新将有助于提振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她举例称,在规模和尖端程度方面,中国的支付系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此外还有共享经济。
关于如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王志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中撰文指出,一是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等领域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
三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建立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虚拟创新社区,孵化培育“专精特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
四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深入推进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协同创新,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7位。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