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工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探析——以野外项目组安全管理为例

地勘工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探析——以野外项目组安全管理为例

张小胖 (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合肥230031)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句的首句。地勘工作往往就像这诗句所描述的环境艰险,项目工作区多地处切割较深的高山、峡谷,深山密林,广袤沙漠,险象丛生的沼泽等自然环境[1]。野外地质工作者秉承着“三光荣”精神,与大自然为伴,经历着变化莫测的安全风险。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对生命安全更加重视,减少和控制风险的需求就更加显得重要。

1 安全风险的概念安全风险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2]。安全风险强调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发生时间的不确定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等等。它兼含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危险潜能引发事故的可能性,二是表明事故结果的严重程度和损失大小。可以表示为:风险=不可靠性×损害,也可以表示为:风险=危险源/外界对其干预(管理)水平。

分级管控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及对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2 地勘工作风险的特点2.1 高度流动性地质勘探作业流动分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质勘探、地质调查和测绘等地质野外作业的工作面都在不断变化,各项目组每天都处于流动作业状态;二是地勘单位多元化经营,有地质勘查、地质灾害排查、地质测绘、地质钻探、隧道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地基基础处理等;三是作业区域分散,例如我院办公基地在安徽合肥,但开展的地勘作业主要分散在内蒙、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新疆、山西、陕西等全国多个省份、自治区。

2.2 环境差异性随着地勘工作的深入,近几年环境保护改善,地勘工作施工环境越来越艰险,尤其是西藏、新疆、陕西等地,野外作业和后勤保障常常处于高海拔、高寒,甚至是无人区;交通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作条件艰险等;尤其交通道路及极端恶劣天气等给地质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风险[3]。

2.3 作业时间性地勘作业因工作多为野外,常常受时间(或季节)的制约,尤其是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冬季时常无法正常作业,而夏季受暴雨影响,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山洪等自然灾害事故,加之雷击、高温酷暑等自然因素增加了地勘作业的风险。

2.4 工作方法的差异性不同的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人文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风险差异性较大。我院物探方法中,如CR法、时频电磁法等,是需要给大地供强电流的,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造成导电性差异,还需考虑施工中人的活动频率高低的影响,构成双重叠加的危险变量,导致安全隐患更大。再如我院地震勘探施工中,涉及民爆器材使用,同为山地施工,因岩性差异不同,需分别做激发条件试验。

2.5 风险的不确定性地勘行业安全风险的特殊性,还着重体现在风险管控因素的不确定性。

一是地质工程,如:地质灾害治理、钻探槽探等工程施工中,坍塌、突水、中毒、窒息等安全风险尤其突出,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地质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地质灾害预警和应急抢险治理工程的作业风险已超出常规安全生产的范畴,其中应急抢险的安全风险更具有不确定性。三是地勘工作发展转型,传统地勘领域已逐渐向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等非传统地质勘查领域方面兼容,由于缺乏经验借鉴,也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和风险。四是生态环境的变化,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转好,野生动植物数量增长,也提高了野外作业安全风险。[4]

3 野外项目组生产现状众所周知,地勘工作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就在野外生产现场。而生产现场的管理属于三级管理(以我院为例:项目组-生产单位-院)的第一层级。野外项目负责人作为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其安全理论、经验等都相对欠缺,且其主要的精力是组织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却往往忙于“怎么应付各类检查”,忙台账、做资料,缺少时间去服务野外现场。如何真正做到安全为生产保驾护航,达到安全可控的实效?笔者认为项目组可精简安全管理形式,抓重点、着重管理效果。

4 风险管控的变革在2016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已体现了风险管控前置思路。

随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建立风险管控与隐患整改双重预防机制,实行风险分级防控。

2021年9月1 日,已颁布施行的新《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四条,也着重强调“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按照逻辑顺序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排在前面,相对以往“就隐患解决隐患”的“奥罗波若蛇”怪圈而言,已是最大的变革。相对以往隐患排查,风险分级管控更侧重的是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与实效。

5 风险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的定义可知,要想降低风险,就必须降低危险源,增加防护措施,在确定现有控制措施或考虑变更现有的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险。

5.1 源头把控5.1.1 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与监督落实的目的主要是规范管理,规范行为,控制风险,将危害降到最小。比如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与职责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度,项目评审验收许可制度,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危险源风险告知制度等。

5.1.2 落实分包资质审核

随着地勘单位的转型,地勘单位都出现了多元化经营,但由于我局大部分地勘单位为事业编制的公益二类单位,单位有编制的职工基本上都是从事管理工作,特别是项目施工,如:地灾灾害治理施工、钻探施工,大部分一线操作人员都为劳务分包,如何控制劳务分包中的风险,就需要我们从源头控制,严格审查分包单位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人员资格证、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能力等,建立分包单位评价体系,选择优质的分包商。

5.1.3 落实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地勘单位应着重落实各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在项目承接前,项目负责人(或野外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具有相关方法野外生产经验丰富的人员参加现场踏勘,在踏勘基础上做出整个项目安全风险分级评估,尽量采用半定量化指标,如“LEC法”;再根据项目不同风险范围、风险内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分层级进行项目安全评审验收许可,并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以及生产中的监督频次,确保风险可防、可控。

5.1.4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地勘单位发生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职工安全意识不够强,特别是聘用的临时工,安全意识不高很大程度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现实情况是,我们很多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一线职工与临时工的安全意识却没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务必落实好岗前、岗中培训,做好全员和专项安全培训,并开展好日常性安全教育与安全经验分享,才是最有效的做法。安全教育培训是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重点督查的内容,不仅要查痕迹,更要配合现场询问,核查应知应会的培训效果!

5.1.5 加大劳动防护用品投入

根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未配备劳保用品、劳防用品不合格、劳防用品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各类伤亡事故占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总数的16%,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元[5]。目前地勘单位劳动保护用品存在着配备种类不齐全,配发的质量较差,不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要求等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者不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诸多问题。劳动防护用品佩戴是风险控制措施中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被动防御之举;应配发合格有效的劳保防护用品,筑好最后一道防线。风险较大的项目施工,还应为施工者购买商业保险,也是一种经济保障措施。

5.2 过程监督5.2.1 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监督检查是地勘单位降低和减少风险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针对项目组施工方法技术的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类、多时段的检查形式,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需要强调的是:检查绝不是目的,服务项目组发现并解决问题才是检查的初衷。有检查并督促整改,监督落实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可大大降低作业风险。

5.2.2 强化控制措施的实效性

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对生产、生活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措施,风险等级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并制定出相对应的管控措施。这套流程更应注重实效性,安全管理人员要对管控的措施进行适用性评价,多到生产一线去体验、去验证,规避走过场。例如:项目组购置了防蛇绑腿,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在督查过程中试穿一下,以更好地评价购置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实用性。

5.2.3 加强危险源告知与警示

“险在不知险,知险不除险”[6],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注重对作业人员的风险培训,落实危险告知和标识警示。让项目组所有参与生产的人员明白作业程序中的危险来自哪里,风险有多大,应该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等,这样才能提升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确保“三不伤害”。例如我院方法中的时频电磁法,需要大功率对地供电,必须增加巡线人员的岗位数量,并且设置危险警示标识。

5.3 事后掌控野外项目组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提前起草好对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既要服从基本的编制要素(如: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应急准备、应急响应、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更应明确职责分工、应急物资准备、对外协调联系等几个重点方面的基本信息。例如:若发生毒蛇毒虫咬伤事件,从预案中要很容易找到当地公共专业救治机构的联系方式;接到报告后,可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做好抢救准备。救援的娴熟程度,是要有必要的演练来加强的,例如:强化被咬伤口的包扎方法、毒液的排除方法等。

“源头把控、过程监督、事后掌控”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流程,应注重工作逻辑顺序。也只有打好安全基础管理,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落地生根。

最后,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查缺补漏、提出工作改进建议,不断地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者的理论与管理水平,才能持续地为地勘工作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

switch日版如何购买数字游戏
365bet体育在线中文

switch日版如何购买数字游戏

09-06 👁️ 2292
赤月传说2挖宝bug漏洞是什么 怎么出主宰
365bet体育在线中文

赤月传说2挖宝bug漏洞是什么 怎么出主宰

08-13 👁️ 1270
快手剪贴板位置详解:如何快速找到并使用剪贴板功能
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

快手剪贴板位置详解:如何快速找到并使用剪贴板功能

07-29 👁️ 3780
世界杯传奇榜第93名:万人迷贝克汉姆
365bet体育在线中文

世界杯传奇榜第93名:万人迷贝克汉姆

06-29 👁️ 8270
xp系统软件管理在哪里?全面揭秘与高效管理指南
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

xp系统软件管理在哪里?全面揭秘与高效管理指南

10-30 👁️ 6944
ipad一般什么时候降价
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

ipad一般什么时候降价

07-06 👁️ 8808
【实用技巧】下载音乐到本地电脑
完美体育365官方网站

【实用技巧】下载音乐到本地电脑

08-23 👁️ 4876
dnf公会战怎么打(DNF公会战全流程玩法详解)
养车用车app
365bet体育在线中文

养车用车app

09-04 👁️ 6021